最后冲刺 考生及家长应以平常心“笑迎”高考

2016-11-04 12:25:46来源:网络

  第三,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病还需心药医,既然考试焦虑是由不当的自我暗示引起的,我们就可以通过认识考试焦虑的来源和危害来暗示自己,考试只是平时测验,无非是多做几道题而已,考试仅仅是一次总结,总结自己学习中的得失。考试仅仅是一次游戏,你已掌握了游戏的规则与技巧。“我能行,我有信心,我很平静,我能胜利,”这样暗示自己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第四,转移注意力。产生焦虑的考生大多成天想着考试,尤其是在考试前几天,紧张情绪会进一步加强,可以去散散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第五,要增强自信心。有句名言说得好,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就会发现,自己并不一定比别人矮一截。临考之际,考生需要具有敏锐的感觉、准确的记忆、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地投入复习准备,镇定地走进考场。特别是考试中碰到了难题,或某门科目考差了,千万不要紧张、焦急、慌乱或悲观失望。要沉着、镇静,以防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怯场”和“晕场”,使考试失败。

  家长:保持平常心最重要

  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对家长来说,同样是一次特殊的经历。有关资料显示,高考前出现深度焦虑症状的家长居然是孩子的两倍。王教授说,很多时候,家长由于期盼产生的压力要比孩子更大,在不经意中家长将这些压力转嫁给了孩子,使孩子也产生了焦虑。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紧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家长的平常心是孩子最好的稳压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是客观现实,未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确定的。多元化的社会,广开了就业门路,所以家长要客观分析孩子的现状和高考的形势,合理设计对孩子的期望值,做到心中有数。家长也应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家长应及时帮忙调解。家长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个时候,应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告诉孩子怎样走过高考,怎样走过人生的坎坷,让孩子看到信心和力量。其实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了解此次考试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不必要再给予压力,家长可抽出时间陪考生到户外活动,比如散步、听听音乐等活动,这样有助于舒缓考生紧张的心情,但最好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免生物钟作息时间紊乱。

  “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什么事都不要做,只要好好复习就行”、“复习进展还顺利吧,感觉如何”……王教授告诉家长们,这些是这个阶段最不宜说的话。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把高考当作一次平时的考试,认真对待即可。心态要张弛有度,没必要如临大敌,也不能懒懒散散。”

  心态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考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考场临场发挥与考试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这一时期,考生和家长都需要进行心理调整,让焦躁的心逐渐平静,以良好的心态来共同面对考试。

  高考进入倒计时合理安排作息

  冲刺阶段家长可以在哪几个方面助力孩子迎考?王教授认为有三点:第一是对孩子身体上的照顾,总的一个原则,考前起居饮食维持日常状态,不要突然改变习惯。因为任何一个改变都要人重新适应,都要调动身心能量;第二是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尤其是孩子紧张、有挫败感的时候,家长要乐于并善于倾听。这个时候的鼓励不在于讲多少的大道理,而在于家长理解、支持的态度,做好孩子忠实的听众;第三是给予孩子学习上的一些协助,满足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排除一些学习干扰。

  同步调整大脑的最佳状态。在最后复习备考中,注意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起居有规律,不开“夜车”,不搞疲劳战。习惯了熬夜的“夜猫子”,从现在开始就要每天提前10分钟睡觉,逐步把生物钟调过来,尽可能提高白天学习效率。应尽量在考试时间段复习,让大脑最佳状态的时间调节到与高考时间同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两个小时要有短暂的休息。

高中一轮复习资料大放送

本文关键字: 高考心理 高考冲刺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