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外九个重大历史转型

2019-05-01 14:25:00来源:网络

  (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玖】二战后世界格局和形势的变化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松动。中国日益振兴,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②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

  ③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

  ④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核恐怖平衡)。

  ⑤两强相争客观上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①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使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在这一体系之内。

  ②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经济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

  (4)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在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时期,20世纪60~80年代是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出现北美、欧盟、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5)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和平发展的潮流

  ①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平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②接受二战的教训,二战后,联合国成立,人民群众的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

  ③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三、中国历史上错失的“战略机遇期”

  (1)15、16世纪的第一次错失:西方经济、思想、政治的资本主义化开始,中国处于封建衰落自闭阶段(明清)。

  (2)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却以“中体西用”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潮流。

  (3)第三次:辛亥革命——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4)第四次:“文化大革命”时期,错失第四个机遇。

  四、当前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深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发展。

  小试牛刀: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

  A.国家观念的兴起 B.官僚政治的完善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中央集权的成熟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4.“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

  5.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6.“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基于这种认识,新中国实行了(  )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  )

  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8.“(它)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由材料可知(  )

  A.文艺复兴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B.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进步

  C.宗教改革抨击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D.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9.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10.社会转型的内涵是什么?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不少人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转型后的表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中国的哪些文化因素延误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 1978年至今,(新)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了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等,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同步并行、相互交织,涉及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系统的相应变化与调整。

  ——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着的不同点》

  (3)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是中国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中国是如何向“开放社会”或“法理社会”转变的?(两者选一作答即可)

  11.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1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9世纪欧洲出现的“虚君”“虚”在何处?“虚君”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2)据材料,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1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

  (3)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从当时的世界潮流来看,先进中国人思维转变的历程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精析:

  1.D [此题可采取排除法,因为从中国社会历史来讲,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建立后,故排除即可,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2.C  3.B

  4.C [全球史观侧重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从这个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故选C项。]

  5.C  6.B

  7.A [材料表达的是计划与市场应该相结合,故A项正确;B项是1992年提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只是强调了市场,故C项错误;D项表述引入市场机制对中国的积极作用,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8.D



  新东方在线小编整理了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高考分数线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2018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2018高考录取投档线2018高考一分一段分段表供参考。

新东方在线高考地方站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
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东广西海南

预约体验高中一对一精华课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