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

2016-12-28 14:46:52来源:网络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师可以选出课文中重要的语句,和学生一起分析其特点,以下略举一二:

  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使用了一系列的谬语、成语来说明坏作风的存在,就精减了文字,浓缩了内容。

  ②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的作风。

  这段文字整句与散句交错结合,成语与俗语并用,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的一种表现。

  极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对称句、短句与长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有一副对子(为清人解缙所作):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选用这副对子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子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有的放矢”的解说。

  “实事求是”的解说。

  这两个成语的解说,都是结合文章特有的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富于创造。

  三、启迪思维,深究问题

  1.第一部分中,提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究竟有哪些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提示:在这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895年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具体事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有关史料。

  2.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有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四、能力训练

  概括总结: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参考答案:此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解答后可以让他们选出认为是最标准的答案。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以上是高一语文知识点资料,更多高一知识点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预约体验高中一对一精华课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