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6-02-24 15:10:46来源:网络

  3、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1978年,安徽、四川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到组的生产责任制。随后,全国普遍推广。到1987年全国基本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改革购销体制,允许自由买卖。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作用: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管理体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改革所有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分配制度: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作用: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

  (2)经济技术开发区

  继经济特区之后,中国又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等特点。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上海浦东,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并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浦东成为90年代改革和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特点

  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成为“南方谈话”。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解;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做出新的回答。谈话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这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2)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和意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做出了一些列重大决策:①全面放开粮价,取消粮票,有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②改革金融体制;③改革外汇管理体制;④改革企业所得税;⑤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等。

  意义: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备考资料,更多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高考理综高考文综高考真题高考模拟满分作文高考分数线高考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全国大学排名专业信息解读等最新高考信息,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预约体验高中一对一精华课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