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018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12-21 18:41:41来源:网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失效,导致阅读量“10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

  B.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

  D.互连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作弊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

  B.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

  C.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

  D.作者引用约瀚•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几机应用吃香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

  B.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

  C.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

  D.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

  1.B(A范围扩大,原文是“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C过于绝对,原文为“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D分析不当,原文为“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2.D(分析不当,作者引用约翰•沃纳梅克的话,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威胁互连网产业生态系统。)

  3.A(将必要条件错误地理解成充分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潮湿的下午

  曹文轩

  时间到了一九六O年……

  胡妈早已发现奶奶去当铺当家里的东西了。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向奶奶说,她打算离开蓝屋了。她说家里要她回去带孙子。奶奶摇了摇头说:“你说的不是实话。”她安慰胡妈:“这里的日子,自然不如从前了,但还能过下去。你在这里,还能挣一点钱;这钱,对你乡下的家,也许很重要呢。别再想着离开吧,我总会有办法的。再说,阿梅还小,打她出生,就是你带的,她也离不开你。”在奶奶的再三劝说下,胡妈才答应留下。

  而现在,奶奶在踌躇了许多天后,却要对胡妈和宋妈开口说,她们两个人中间,得有一个人要离开了,未来的日子,已使奶奶寝食不安,若要每月再拿出一些钱来支付胡妈宋妈的工资,实在太困难了。

  这一天下午,犹豫了好几天的奶奶终于把胡妈宋妈叫到了楼下客厅,说出了她心中的决定。那时,奶奶显得极度不安,脸上满是愧疚,她甚至都不好意思看着她们。

  胡妈和宋妈听罢,却都没有感到吃惊。离去的想法早已在他们的心里翻来覆去。蓝屋的窘迫,一天不如一天的衰落,她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只是乡下的日子因为灾荒越过越紧巴,她们每月得到的报酬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她们没有决然离开,还有一个原因:她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蓝屋,离开这一家人。

  她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根筷子、每一把勺子,熟悉这蓝屋里所有人的喜好和脾气。一年四季,她们手脚不停地劳作,把蓝屋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在日子越来越窘迫时,她们费尽心机,帮奶奶精细地计算着一家人的开销。胡妈去小菜场买菜,要把菜场来回走好几遍,然后走向那个菜价最便宜的卖家。开始买卖时,又是一番讨价还价。那时,她脸上的表情,完全不像佣人,而像是这个人家精打细算的主人。

  有剥好的、现成的毛豆卖,但胡妈不买,为了省那一斤五分钱。当奶奶问起何不直接买剥好的毛豆时,胡妈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剥毛豆,热闹。”她回头看了一眼阿梅,“我们家阿梅最喜欢剥毛豆了,是吧?”阿梅就会说“我要剥毛豆!”后来,奶奶也喜欢上了剥毛豆,一边剥,一边与胡妈宋妈说笑,或不时地夸阿梅:“阿梅剥得又快又好。”

  厅里的气氛有点儿特别。

  先是胡妈开始说话。

  胡妈笑着说:“夫人,您不要为难。您留我又多待了这么久,我心里已万分过意不去了,蓝屋不比从前了,我和宋妈心里都清楚。夫人您整天是一张笑脸,可我们知道,您心里苦着呢。在这里多待一天,就让您多一天负担。夫人您不必为我们担心。我们是乡下人,什么苦都吃过,回到乡下去种地,饿不死的,说不定还会好一些呢!只是心里有点放不下这里,放不下老爷、夫人,放不下阿梅……”她朝阿梅拍拍手,阿梅连忙跑过来,胡妈弯腰捡阿梅抱到怀里,用她满是皱纹的脸用力贴住阿梅粉嫩的脸蛋儿,“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让人疼的孩子……”

  不一会儿,阿梅觉得自己的脸湿了----胡妈无声地哭了。

  阿梅呆呆地看着。

  接下来,宋妈也说了很多话,不停地安慰奶奶,希望奶奶心安。

  她们用乡下人的语言,一遍一遍地赞美着奶奶----由衷地。

  奶奶一直微笑着,那是胡妈和宋妈所熟悉的微笑:安宁、温柔。那微笑里,还永远有一片淡淡的羞涩-----是一个女孩的羞涩,虽然她已老了,但那羞涩依然。

  说着往事、眼下和往后的日子,许多事,许多话,说着说着,三个人泪流满面。

  阿梅见她们三个人哭,也哭了起来。她不太能够明白,她们为什么泪流满面,但见她们三个人哭,她也想哭。

  胡妈连忙用衣袖擦去阿梅的眼泪:“这孩子,你哭什么呀!”

  阿梅却哭出了声。三个人都笑了起来-----放声大笑,笑声里是流动在皱纹里的泪水。

  那个下午,世界一片潮湿……

  (节选自长篇小说《蜻蜓眼》)

  4.下列对小说想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以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奶奶宣布决定后,“不安”等神态,传神地体现了奶奶复杂的内心,而“微笑”更是她高贵精神的体现。

  B.小说以1960年的自然灾害为背景,以奶奶辞退帮工为主要事件,并以第三者的视角展开,重点表现了奶奶操持一家老小生计的艰难。

  C.小说书写的是苦难,但作者不是为写苦难而写苦难,而是借助苦难彰显人们在苦难中的相扶相助,进而彰显爱和人性美的主题。

  D.小说语言清新典雅,具有古典美学的意味和色彩,如来自乡下帮工胡妈,她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凸显着小说的典雅意味。

  5.有人主张删去剥毛豆的情节,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觉得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奶奶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人性之美?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4.D(“她的语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错误,应该是她的语言生活化却不着乡土气息。)

  5.参考示例:①剥毛豆的情节从侧面体现了蓝屋当下经济拮据。(1分)②这一情节体现了胡妈真正融入了这个家庭,心甘情愿为这个家精打细算。(2分)③这一情节以主仆的和谐表现奶奶的人格魅力,也表现了小说爱和人性美的主题。

  6.参考示例:①悲悯。小说开头奶奶真诚地挽留胡妈的话语,体现的是她对胡妈这个帮工及其家庭的理解和同情。(2分)②慈爱。辞退帮工时内心的不安、剥毛豆时对阿梅的夸奖,都体现了她的慈爱之心(2分)③坚忍。生活如此艰难,但蓝屋生活的温馨和谐、奶奶时时的微笑,都体现了奶奶的坚强隐忍(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近日,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争座事件频发,除了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也与一些市民让座的公德意识缺失有关。然而,公交车和地铁均是公共场所,车上的座位当属公共资源,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照顾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基础上,一般讲究的是先来后到,顺位而坐,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

  必须给特殊人群让座,并非是法律规定,而仅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价值取向。现实情况却是,年轻者给年老者让座,变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而年老者给年轻者让座,被公认为违反了常规和伦理,这显然是一种道德的“错位”。

  从某种程度上讲,发生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让座风波”,实际上是整个社会人文关怀的呼唤与诉求。因此,与其道德绑架“让座”,不如增加公交车、地铁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摘编自《让座不如增加专座》,2017年7月6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越是这种人人自觉、从善如流的时候,也越要防止出现那种过犹不及的“指教心态”--有些人好为人师、越俎代疱地“做人情”。

  有道是“让座是情分”,上海地铁中的“让座指导”之所以乏人认同、少有点赞,是因为时下确存这么一种文明的“陋习”:一些人所谓的讲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常常是用作审判他人。这里,还应该批评一下那个拍照的乘客,且不议随意偷拍传播是否有侵权之嫌,而动辄以曝光威胁他人让座,显然已跟文明修为背道而驰。

  真正的文明引导者,一事当前,只会先想到“我能怎么做”,而不是手电筒照别人,习惯性地去指教“你该如何来”。(摘编自《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2017年7月6日光明网)

  材料三:

  在如何对待公交“让座”这类道德行为时,我们常常没有厘清、乃至有意无意问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之间的区别和界限,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很明显,“让座”只是一种“道德高线”而非“法律底线”层面和意义上的行为。只可以在道德上倡导,而不可以在法律上强制,即使“拒不让座”,也并不违反法律。误将“道德高线”认作“法律底线”,强求甚至强制他人“让座”,势必不仅侵犯他人“不做什么”的法律自由,而且同时也会无形中矮化贬损“让座”等道德行为原本固有的高尚德性。

  作为一种社会美德,“让座”非常值得提倡、追求,但如何去提倡、追求,显然也应以一种充分合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要想真正倡导这种美德,更道德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而是“自己主动让座”“检讨自己何以没让座”。(摘自《“让座纠纷”混淆了道德高线与法律底线》,2017年7月7日红网)

  材料四:

  “让座”这一行为没有法律的强制,没有硬性的处罚,让不让完全是“靠自觉”。有一份关于“让座初衷”的调查显示,65.4%的受访者表示是发自内心,23.9%的受访者是受到“道德逼视”,8.9%的受访者是因站立者本人的逼视或其他行为。由此可见,只有65.4%的人是靠自觉的,而32.8%的人正是受到通德约東才做出了让座行为。(摘自《“让座”是道德绑架还是道德约束?》,2017年7月19日长江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揭示了“让座纠纷”频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缺乏和市民公德意识缺失所致,给老年人让座,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也是年轻人的义务。

  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让座指导员”所讲的道德不是为了约束自己,而往往是为了审视别人,动辄以曝光相威胁,这些行为与文明的修为背道而驰。

  C.材料三指出“让座”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行为,“不让座”也没有触碰到“法律底线”,若强制别人让座,势必侵犯了他人的法律自由和人身权益。

  D.材料四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了一系到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社会让座行为受到道德约束的状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而面对抱小孩的妇女不主动让座,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

  B.让座是一种柔性的社会规范,在当下供不应求的格局下,座位要让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前提是让座者愿意“成人之美”。

  C.文明重在自律,从某种角度说,“让座指导员”利用舆情压力,想为自己“道德贴金”的行为比不让座的性质更为恶劣。

  D.在“让座”纷争中,“要求强求他人让座”“指责教训他人不让座”是导致中国式“让座”纠纷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

  E.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七成的受访者让座时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还有近三成的人是受到道德约束才让座的。

  9.结合所给材料,谈谈如何解决让座纠纷问题?(4分)

  7.A(“是年轻人的义务”错,让座不是强制性的法律义务。)

  8.BC(A项,材料一中“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表明年轻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被认同了,D项,以偏概全,导致“让座”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E项,“近三成”错,原文为“32.8%”,应该是“三成多”。)

  9.参考示例:①让与被让者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别人让座,被让者要真心实意去感谢,不让座,也无需计较。②多做让座主角,少当“让座指导”。旁观者不可用道德绑架别人,③树立良好风气,尊老爱幼社会才和谐。④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增加老幼病残孕专座。⑤设置“博爱座”(井不是某一特定人群的专属座位),面向所有有特殊需要的人开放。

预约体验高中一对一精华课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