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指导

2016-01-06 11:09:43来源:网络
  ⑶"为什么型":

  【设问形式】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解题方法】归纳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高考典例】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⑸问

  试题: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6分)

  解题思路:依 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可能性--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必要性--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重要性--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⑷"怎么办型" :

  【设问形式】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解题方法】归纳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高考典例】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4)问

  试题: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解题思路: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国务院及地方政府"--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联系所学的知识(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样便不难整理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⑸"意义型" :

  【设问形式】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解题方法】归纳法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高考典例】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3)问

  试题: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其次,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⑹"认识型" :

  【设问形式】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方法】归纳法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高考典例】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

  试题: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   为什么:①重要性是: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是: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是: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参考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中一轮复习资料大放送

扫码关注回复【中小学】免费领取

领取中小学全科资料和五年高考真题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小初高全科知识合集+暑假预习资料包

扫码下方二维码领取

更多>>
  • 07月23日-07月31日

    高三数学暑假班

    梳理三角形、立体几何等内容,总结常用做题方法

    价格 : ¥880元

    购买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资料